犊牛支原体肺炎防控方案
支原体肺炎是由牛支原体引起的。它还会引起中耳炎、关节炎和乳腺炎。通常很难诊断,因为动物在感染时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然而,它是引起中耳炎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如果犊牛表现出耳部感染的迹象,如歪头或耳朵下垂,那么它们被牛支原体感染的几率是相当高的。这种微生物正在被积极地研究,因为关于它是如何引起疾病的,如何在动物体内传播的,以及如何在动物之间传播的,仍有许多未知的因素。
牛支原体传染性强,可通过呼吸道气溶胶、呼吸道分泌物、鼻对鼻接触、饲料、水、卧床垫料、饲喂设备及工人传播。如果牛支原体在奶牛群中传播,那么将接近100%的犊牛会被感染。然而,他们可能不会发展成临床疾病或表现出生病的迹象。在健康且未经历环境压力的犊牛群体中,可以从多达7%的犊牛的肺培养出牛支原体。发病率最高的通常是群居圈养的犊牛,它们承受着环境压力,特别是冷应激因素。
这种微生物具有许多特性,可以侵入组织,引起感染并引起临床疾病。它能很容易地附着在呼吸道粘膜上。这就是支原体导致的犊牛肺炎通常是最常见疾病的原因。它也可以通过血液从肺部传播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如关节。具有亚临床感染的动物充当新感染源,可以多年向环境中排出该微生物而不会发展成临床疾病。这种排菌可能是持续的,也可能是间歇性的。出现疾病临床症状的动物会将大量支原体排放到环境中。
感染途径
作为亚临床携带者的动物通过不断地将支原体排放到环境中,使这种微生物在牛群中保持稳定。患上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动物会大量排菌,增加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特别是在拥挤的围栏里。支原体的持续排出使得几乎不可能从大环境中消灭该微生物。
通过污染的卧床、低质量的通风和正在排菌的奶牛,新生犊牛很容易在产房内感染。牛支原体可直接从犊牛舍空气中培养出来,是新生犊牛的重要感染源。在过去,支原体被认为是一种相当脆弱的微生物,由于缺乏细胞壁,无法在体外长时间存活。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支原体能在环境中存活很长时间,特别是在凉爽潮湿的环境中。一项已发表的研究表明,牛支原体在回收的沙垫料中存活了6个月以上。
支原体有许多毒力因子,使得其很容易引起动物感染和导致疾病。如前所述,它具有粘附上呼吸道粘膜、侵入组织并迅速繁殖的能力。为了使免疫系统对入侵的病原体产生反应,它必须识别某些抗原(通常位于病原体表面)。支原体具有改变或修饰这些抗原的能力,因此免疫系统必须重新开始产生针对这些新抗原的抗体。支原体还能在组织表面产生“生物膜”,保护其免受动物免疫系统的侵害。随着支原体的生长,它可以产生对其感染的组织有毒的代谢物。
牛支原体往往从感染其他肺炎病原体的动物的肺中培养出来的。从82%的溶血性曼氏杆菌肺炎病例中分离出支原体。也可从由睡眠嗜组织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肺炎病例中分离出来。一个普遍的理论是,支原体侵入肺组织,引起肺部炎症,进而使动物易受上述病原体的感染,这些病原体会迅速导致严重疾病。
当牛支原体在动物中造成感染时,仅抗体反应通常不能治愈感染。由于牛支原体可以改变免疫反应,因此它有很强的发展为慢性感染的趋势。感染动物需要经过多种治疗方法,而且通常成为群体中永久性的“弱者”。这些动物中有很大一部分必须从牛群中淘汰。
早期诊断治疗至关重要
尽早发现和治疗新发支原体肺炎病例极为重要。牛场使用的抗生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来起作用的,而由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不会对其起作用。一旦诊断出支原体,重要的是制定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使用对牛支原体有效得特定抗生素进行治疗。
研究表明,土霉素、大观霉素、氟苯尼考、土拉霉素、加米霉素能有效治疗原发性牛支原体感染。
记录犊牛食欲下降、流涕、流眼泪、耳朵下垂或呼吸频率增加时的体温。立即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以便在牛只慢性感染之前消除感染。在肺炎发病率非常高的牛场,可能值得检查肺炎发病率最高的特定年龄段的所有犊牛的体温。在观察到肺炎的任何临床症状之前,体温升高是很常见的,此时的治疗将大大增加支原体感染治愈的机会。
持续治疗直到动物从感染中完全康复十分重要。方案应包括适当的抗生素、疗程、注射途径和治疗后的休药时间。
减少暴露
预防和控制牛支原体引起的肺炎的关键是减少动物接触这种微生物。犊牛出生后,应尽快将犊牛从产房取出,并将其放在前一头犊牛出生后已清洁过的单独围栏内。使用单独的犊牛栏,防止犊牛之间的鼻子对鼻子接触将大大减少接触感染。如有可能,防止围栏与围栏间接触。这一点在病房围栏中尤其重要,病房围栏不应与未感染的犊牛围栏接触。
群饲围栏的饲养密度也对支原体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理想情况下,围栏中的每头犊牛至少应有28平方英尺的空间。过度拥挤的围栏将导致更直接的接触,并增加空气中支原体的密度,大大增加犊牛被感染的机会。
犊牛舍的适当通风对预防和传播犊牛肺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威斯康星大学的 Ken Nordlund博士在犊牛舍通风系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对该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大降低了犊牛肺炎的发病率。良好的通风将大大降低空气中肺炎病原体的浓度,减少接触。
规模较大的奶牛场以及能够在一两周内迅速填满犊牛舍的犊牛场,通过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降低了肺炎的发病率。在这种情况下,犊牛都留在特定的犊牛岛,直到全部断奶,准备搬出到首个群饲牛舍。这可以避免将新的动物引入犊牛群,从而防止暴露感染。
饲养用具、水桶、胃管、奶瓶、犊牛岛等卫生条件极为良好,可明显减少犊牛接触肺炎病原体的机会。在治疗生病的犊牛时,工人应戴手套,并在犊牛之间更换手套。犊牛应在饲喂后进行治疗,以免在处理患病犊牛后将病原体通过饲喂传染给健康犊牛。在大型奶牛场和犊牛场,最好有一个单独的小组,不参与饲喂,负责患病动物的治疗。
由于牛支原体也会引起奶牛乳腺炎,未经高温消毒的初乳或感染牛支原体的奶牛的牛奶不应给予犊牛。初乳应在60℃下巴氏杀菌60分钟。有很好的市售巴氏杀菌机可用于牛初乳的巴氏杀菌,能够保持正确的温度,循环牛初乳以确保均匀加热,然后在巴氏杀菌后冷却牛初乳。高温瞬时巴氏杀菌机更常见于大量初乳的处理。
已知患有支原体乳腺炎的奶牛场应确认受感染的奶牛,最好将其从牛群中剔除。对于成年动物的支原体乳腺炎存在严重问题的牛场,即使采用了巴氏杀菌法,很难在降低犊牛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方面取得好的进展。
牛场应设置一个好的生物安全计划,以防止疾病从外部引入或在牛场内传播。血清学检测现在可以鉴定牛只是否支原体阳性。采用这项检测的一些牛场已经意识到,他们引进到牛场的大多数牛只都接触过牛支原体,因此尤其强调生物安全及其他预防措施相结合的重要性。
耳组织采样法是确定和消除任何持续感染牛病毒性腹泻(BVD-PI)的一种好的操作。还有一些检测可以在大罐奶上进行,敏感性很好,可以在3000只动物中检测出一头BVD PI牛。BVD病毒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在存在BVD-PI动物的牛群中,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是非常常见的。
营养和环境因素对免疫系统的重要性
良好的营养对于动物的免疫系统正常运转是绝对必要的。不幸的是,犊牛经常被喂食的牛奶量不足,使其无法根据遗传潜力来增加体重。营养素摄入不足也阻碍了免疫系统获得必要的营养素,以便对入侵的病原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犊牛每天至少应摄入其出生体重的20%的牛奶,以达到生长所需的营养摄入,并保持健康的免疫反应。
我们通常看到犊牛在断奶期间和断奶后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犊牛通常会被突然减少奶量,然后期望它们能从低蛋白犊牛日粮和低质的干草中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好的断奶计划需要让犊牛循序渐进地完成过渡,同时饲喂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保持稳定的生长速度。
冷应激是奶牛支原体肺炎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犊牛岛内铺上厚厚的稻草是减轻犊牛冷应激的最好方法之一。稻草垫应足够深,以使犊牛躺下时看不到小腿。另外,在出生后的头30天使用犊牛马甲有助于犊牛保持体温,减少寒冷天气下身体热量的流失。犊牛岛门应放置在少空气剧烈对流的地方。
犊牛岛内潮湿的稻草垫层会导致细菌增殖产生氨气,从而刺激犊牛的呼吸道,使其易患呼吸道疾病。这也适用于群饲围栏,湿的木屑、刨花和稻草为细菌增殖和氨气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支原体肺炎是奶牛场和犊牛场的常见问题。设施设计、通风、卫生、营养、应激管理、早期疾病检测和治疗以及生物安全都是降低奶牛支原体肺炎发病率的防控方案的重要方面。好的防控方案,才能带来更健康的后备牛群,提高的日增重,以及进入泌乳期后更高的产奶量。